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学科建设  校重点学科
校重点学科

一、学科现状简述

(一)目标定位

  围绕学科专业一体化战略需求,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区域示范性的学科;一方面强化理论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前沿的引力论与天体物理、理论核物理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提升学科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及技术研发,尤其是辐射物理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提升学科社会服务力。重点建设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校级二级特色学科。力争使本学科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的位次较上一轮评估有提升。

(二)方向凝练

  物理学一级学科所属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二级学科分别于1998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物理学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涵盖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与无线电物理5个二级学科,16个研究方向。多年科研成果与学术积累,逐渐凝练出理论核物理、引力理论与天体物理、辐射物理与应用、光电智能控制4个重点建设研究方向,其中前两个研究方向属于理论物理的前沿领域,为学科发展贡献了60%的国家级项目与45%SCI一区、二区文章,是学科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支撑;后两个研究方向面向地区经济,研发射线仪器仪表与光电控制器件等,为学科贡献70%的校企合作项目与30%的省市级项目,是提升学科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三)建设基础与环境

  硬件环境:学科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实验室总建筑面积约6000 平方米,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拥有专业图书资料3.6万册,对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

  软件环境:物理学专业成立于1956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科研历史,是物理学一级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拥有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国际教育和研究背景的高水平学术梯队。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博士学位31人,占教师总数66%。多人次曾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际著名研究机构、高校学习访学。具有国家863计划项目咨询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1人,沈阳市高层次人才7人。

(四)特色与优势

  1.基础研究

  学科的理论核物理、引力理论与天体物理研究方向在国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理论核物理包括核结构与超重核合成理论研究,核结构重点研究远离β稳定线和性质,拥有成熟的反射不对称壳模型理论计算程序库,可有效描述高速转动原子核;超重核合成方面,可利用自主研发的国际、国内著名的两步模型计算超重核的合成截面;两者都达到国际领先。引力理论与天体物理采用开创新的研究方法,与美国加州大学合作,研究银河系星系团演化中的引力与大质量黑洞的形成与合并机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研究共获得14项(包括中央军委装备部子课题)国家级项目,发表《中国科学》7篇,SCI一区论文10余篇。国际合作项目2项,研究成果SCI引用超过800次,第一作者单篇论文最高它引次数39次。

  2.应用研究

  以学科的辽宁省射线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先后与沈阳电力机械总厂、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签署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建设产学研研发基地。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源技术综合实验箱、微波测湿实验仪、电子束实验仪、高性能激光器、新型光纤传感器、便携式迈克尔逊干涉仪、各种小型组合高压发生器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多人次为工业与科教仪器企业(公司)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

二、学科建设管理情况

(一)领导重视情况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科建设。成立学院教授委员会、学科专家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等组织机构,院长、书记担任主任委员,研究和决定学院学科建设、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学术性和专业性事宜。学院领导亲自组织学科的申报、建设;一是抓制度建设,二是抓学科队伍建设、资源配置,三是凝练方向、重点建设,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引进。

(二)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2019年,经学科专家委员会审定并出台的学科制度包括:《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物理学一级学科学术报告制度》、《物理学一级学科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物理学一级学科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关于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相关规定》与《学院创新教研室的使用规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内容包括:定期邀请著名学者来院交流;学科人员每年至少做两次学术报告;实行学科带头人的岗位责任制,加强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资助参与国内外同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三)学科建设组织实施

  学科投入:一是继续加大辽宁省特种射线仪器仪表工程中心的建设投入,共累积投入100万元用于实验与测试仪器的采购;二是与相关职能部门协作,更新科研教学实验设备,已完成30余万元的采购招标;三是紧跟教育部教学改革步伐,积极筹建申报省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预计投入资金20余万元。

  人才管理:2019年,学科拟引进高层次博士3人(目前王延已到岗);外聘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2人(李庆峰、王守宇);积极组织研究生导师培训学习;支持学科教师积极申报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的公派留学项目与辽宁省-教育部联合公派留学项目。    

  交流合作:花巍副教授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1年,刘凤山教授、王远成副教授分别到美国、法国参加国际会议并作报告。教师参加学术会议,院长带领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到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东软集团、晨讯科技等上市公司的产品研发部门进行调研交流,与国内知名高校相关学科与知名企业实现交流互访。通过这些访问交流,在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师资提升、科学研究、企业需求、专利转化等方面获取学科建设的宝贵经验,明确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方向。

(四)日常管理情况

  起草、审议学科年度发展计划与三年发展规划;积极组织专家,对申报国家级课题的申报书给予评审,提出可行性修改建议;制定学科经费管理办法;负责学科档案管理与科研服务器的管理与开放工作;科研、教学实验室与创新工作室的日常安全巡查与维护;研究生及导师研究经费的管理及使用情况核查,保障学科建设的稳步开展。

三、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2019年度,学校投入、项目经费与研究生导师经费总投入共计200余万元,用于科研教学仪器购置、设备与测试仪器的能源动力、人员培训、学术交流、资料及知识产权费、办公费用,和其他日常例行性开支。由于学校经费的全面收紧,目前投入费用仅能维持正常的实验教学及一般性的科研设备仪器的使用,对于专业性强、先进的科研设备投入资金明显不足,导致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难以为继。

四、学科建设成效

(一)建设措施和成果

  2019年,学科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和条件建设等方面采取的建设措施,获得的标志性成果、一般成果以及预期目标完成情况等。

1.  师资队伍

 Ø  建设措施:

  鼓励奖励教师申报高层次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资助教师国内外学术交流。

 Ø  一般成果:

  推荐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1名,千层次1人;拟引进青年优秀博士3人(董家君、陶然、王延通过党委会审核,待办理手续),外聘硕士生导师/教授2人;入选2019年度“沈阳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 2人;教师国内外学习交流38人次,国外访学1人,教师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20余人次,教师队伍中博士比例67%。学科博士比为100%

2.     科学研究

 Ø  建设措施:

  鼓励教师跨学校、跨领域合作;实行高水平科研项目、成果的院级奖励制度,用于支持高水平论文发表、各级科学技术成果奖申报、专著出版与专利申请

 Ø   标志性成果:获得中央军委装备部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科学》2篇;获得自然科学基金物理专项1项;

 Ø  一般成果:获得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论文42篇,SCI/EI论文17篇;著作2部;专利7项(5项发明专利),授权5项(3项发明);获省自然科学成果奖4项,市自然科学成果奖3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2人次。

3.     社会服务

 Ø  建设措施:

  加强学科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开拓校企合作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Ø  标志性成果:积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2019年再次成功承办省教育厅主办的、34所辽宁省高校参加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引起了社会及媒体极大关注;获得中学基础教育实验基地5个。

 Ø  一般成果:

  依托省物理学会中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高中物理实践基地建设多次;依托辽宁省射线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校企合作通道与省内多家仪器仪表集团建立业务合作联系,为辽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杭州大华仪器集团开发实验仪器便携式迈克尔逊干涉仪;为沈阳恒泰鑫源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提供产品标准化与外文网站技术支持等。

4.     国际国内合作交流

 Ø  建设措施:

  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作报告;倡导资助教师国内外访学进修;与兄弟院校实现交流互访。

 Ø  标志性成果:

  邀请国内外名校的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日本富山县立大学的唐木智明教授、吉林大学的国家教学名师张汉壮教授等)来作报告。

 Ø  一般成果:

  花巍副教授去新加坡国立大学做访学1年,资助刘凤山教授、王远成副教授分别到美国、法国参加国家会议并作报告;封文江教授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沈阳市高层次人才培训班;参加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等学术会议12人次,26人次进行交流学习。

5.     条件建设

 Ø  建设措施:

  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学科建设;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优化升级现有的仪器设备

 Ø    标志性成果:加强辽宁省射线仪器仪表工程中心建设工作,全年完成100余万元的设备采购、验收工作

 Ø  一般成果:

  拟采购普通物理实验室急需的实验设备近30万元,正执行采购流程;设立 “教师创新工作教研室”2个,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升级扩容了Materials Studio材料计算工作站,支持VASP运行;加强物理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制定。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和实验员进行研讨、走出去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未来5年的实验室建设规划。

综上,物理学一级学科年初预定目标基本实现。

(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方面:学科积极承担社会公共服务,2019年再次承办省教育厅主办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引起了社会及新闻媒体极大关注;开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训、中学物理竞赛培训等活动;与“辽宁科普网”合作,开展网站栏目管理维护、科普小课堂等活动。学科依托辽宁省射线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校企合作通道,把已有专利积极转化为技术成果,有效提升科技服务水平。辐射物理技术及高压电源研发已经形成一系列成果,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与省内多家仪器仪表集团建立业务合作联系,为辽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学科以国际前沿的理论物理与射线仪器仪表开发为目标,提高学科科研水平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科卓有成效的开展了这些学术与社会服务活动促进了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提高了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