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一级学科概况
发布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4-11-27   浏览次数:3099
一、学科基本情况与学科方向

  物理学学科始建于1956 年,1998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二级学科招生,2010 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设置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5个学科方向,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55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在2020年全国高校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C-档。现有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辽宁省“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本着立足辽宁、依托行业、面向全国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积极探索科学技术前沿,用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服务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

  本学科拥有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实力雄厚、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讲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3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学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三级教授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省百千万人才”8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沈阳市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3人、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16人、沈阳市高级人才3人、校教学名师5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9人。在学术的浩瀚星空中,众多名师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学科以理论物理研究为基础,面向国际物理前沿领域,发表一系列高水平论文,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辽宁省射线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立校企合作渠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及实践环境,促进成果转化。2020年1月-2024年8月,承担国家、省部级、校级项目62项,奖励1项,经费达939.2万元;发表论文201篇,SCI检索107篇;著作2部;专利21项。

二、优势与特色

  1.彰显基础研究特色,产出高水平成果 

  以理论物理研究为基础,面向国际物理前沿领域,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在原子核形变结构及重离子核反应的理论研究方面,基于最新模型首次分析了核结构、核反应及超重核合成理论研究问题,并给出了有意义的预言结果。在星系颜色梯度、中微子质量及全息相变的探究中,发现了引力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引力全息性质;发表了国际上第一篇大样本研究中高红移星系的颜色梯度论文。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2.培育技术应用研究,实现成果转化

  学科依托“辽宁省射线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校企合作渠道,实现成果转化。本学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小型组合高压发生器、高性能激光器、便携式迈克尔逊干涉仪、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多项成果,多次为企业(公司)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承办省教育厅主办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开展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训、竞赛培训等活动,服务社会。

三、人才培养目标及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具备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专门人才。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实施定期监控与评价。以校、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方案》为依据,建立了校、院、学科组三级联动,覆盖教学、指导、评价全过程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累计为社会培养硕士百余人,考取重点院所博士研究生约6%,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100%,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00余人次。重视学术交流合作,近年来与英国、德国、俄罗斯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等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经与美国BLOOMSBURG大学签定了联合培养,授予国内外双学位的“3+1”模式办学协议,学院与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国立大学签订共建凝聚态物理国际联合实验室协议,共同开展学术交流及研究生培养等多项合作。近5年,教师国内外交流学习近100人次,社团兼职1人次。国际访问学者2人,来华硕士留学生1人。